2024/1月
21
中壢圓光佛學班結業 慧開法師傳「慧開心法」黃奕彥老師授「思擇修」(yahoo: 端傳媒)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潘明賜/桃園報導】
(觀傳媒桃竹苗新聞)【記者潘明賜/桃園報導】桃園市中壢區百年寺廟圓光禪寺「與佛有約第28期假日佛學班」,昨(20)日進行最後1天的兩堂課程後結業。佛光山寺副住持慧開法師以「從生命永續到生死自在--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秘笈」為題,分享開示「慧開心法」秘笈六口訣:「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作皆辦,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身心康寧;正念現前,捨報安祥;與佛連線(ONLINE),佛來接引」;圓光佛學研究所教師黃奕彥老師則以「善用分別,如理思擇」為題指出,多數功德,有賴於如理思擇而生。思擇有三,即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較少
另外,圓光禪寺「與佛有約第29期假日佛學班」3月9日開學,7月20日結業;「雙週日1日禪修班」3月10日開學,7月4日結業,均為免費上課,即日起受理網路報名。方丈和尚性尚法師歡迎大眾踴躍報名參加,共享學佛精進的喜悅。
假日佛學班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42a6575a4acec32b
雙週日1日禪修班報名網址:https://www.beclass.com/m/rid=284b42a6575a509ded1e
慧開法師是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講座教授、《人間福報》「生死自在」專欄作者。昨日在假日佛學班的開示,是一場漫談「生死」的講座,學員心開意解轉念,重新認識生命的內在本質;以樂觀的心境,去學習瀟灑看待人生;在生、老、病、死無限的連續函數裡,鎖定「向前有路」的永續經營。
假日佛學班的老菩薩學員,上課認真,學佛精進,凝聚力甚強,每年圓光禪寺啟建的大型水陸法會,都有看到他們普桌傳菜的身影。受方丈和尚性尚法師矚託辦理佛學班事務的圓光文教基會執行長覺華法師表示,慧開法師送給學員的「慧開心法」,是修行的竅訣與修行方向,只要落實信願行去修證,功夫成片,在人間「瀟灑走一回」,如同慧開法師所言蒙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到府接送,是毋庸置疑的。
黃奕彥老師是圓光佛學研究所教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系所講師,具有即席翻譯藏語的功力,30多年來,經常受邀在藏傳佛教法會中,為仁波切傳法、灌頂即席翻譯。他講授的「思擇修」課程,指引學員修證的次第,包括:加行(前行)、正行與結行(迴向),都涵蓋在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之中,是學員學佛成就的殊勝修行竅訣,值得推薦。
在「從生命永續到生死自在--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秘笈」方面,慧開法師開示指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開示:「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生命是不死的,他只是以各種不同的形態存在而已。雖然外在流轉的形體不同,但是,生命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只是因為緣分的關係,到各種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示現罷了。」我們毋須無謂地恐懼死亡,要發願往生佛國淨土,或是發菩薩心乘願再來,這是「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實踐。
「我們要以生命永續經營的宏觀思維脈絡與視野,來建構一種生命永續經營的具體實踐方案。包括:個人自修、家人與親友的支持團隊與關懷模式,讓臨終者都能免於身心痛苦,了無牽掛地告別世間。天下沒有不散場的筵席,不落幕的舞台,不畢業的學校。所以,到最後要善緣地好聚好散,身段優雅地下台,風光瀟灑地畢業。如果希望善終「瀟灑走一回」,送給大家「慧開心法」,生死自在。」
「慧開心法」秘笈六口訣包括:「力行三好,廣結善緣;深心發願,求生淨土;所作皆辦,萬緣放下;預知時至,身心康寧;正念現前,捨報安祥;與佛連線(ONLINE),佛來接引」。真正的往生不是消極的狀態,而是積極的行動(ACTION)。
欲往生佛國淨土,見佛聞法,必須要「信、願、行」(淨土三要)資糧具足。信者:堅信佛言不虛,深信法門殊勝,自信己力可及。願者:深心發願,求生淨土。行者: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正助雙修,廣結善緣,累積福德智慧。
生命的終極奧秘就蘊藏在死亡(dying),同時也是「往生」的過程當中,這也就是我們追求「生死自在」的用功之處。「求往生」就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如此才能夠真正超克死亡。
當已經確知面臨一期生命的末期時,就應該一心一意地「求往生」,而不是求生。「求往生」絕對不是放棄生命「求死」,而是養精蓄銳保留足夠的精神與體力,集中心念發願往生,藉由持誦佛號,醞釀與佛、菩薩(或耶穌基督等)感應道交而來接引的契機。
深心發願「求往生」無礙於好好地活著直到往生,這是「生命永續」的具體實踐。反之,若昧於現實,到了生命最後階段,還一味地「求生」而不斷遭受醫療的不當干預,結果會因為耗盡僅有的精神與體力,最後會死得很淒慘。因此,要想善終「蒙佛接引、如願往生」,就必須在臨終捨報時,一心不亂,正念現前,跟阿彌陀佛連線 (Online)感應道交,屆時如果沒有精神和體力作為動能(Power)是絕對不行的。
慧開法師也提到「念佛四感」,感覺:念佛要有Fu(Feeling, 感覺)而與諸佛加好友,不能將佛號當作是路人甲、路人乙,隨便念過去而毫無感覺。感情:念佛時要像出門在外的遊子憶念慈母,帶有深厚的感情。感動:念佛時深切地知道諸佛也在護念著我們,而心生感動。感應:有了前面的三感,久久功深,自然就會有感應。
《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臨終之際,要能夠一心不亂,正念現前,即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蒙佛接引,極樂國土如在目前。」
《佛說阿彌陀經》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釋迦佛陀也開示我們,除了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之外,還有六方世界諸佛的教化國土。
慧開法師表示,總之,若要能夠真正如願往生佛國淨土,最核心的關鍵因素,就是要能夠「一心不亂」及「正念現前」,「正念現前」的先決條件,在於能夠「臨命終時保留足夠的精神及體力,作為往生佛國淨土的動能」。
屆時如果不幸被送醫急救,再加上氣切、插管等等,以至於體力都已經耗盡了,或者精神不濟,就很難正念現前如願往生,多半是隨著業力牽引,六道輪迴去了。所以,在臨終捨報之際,要有足夠的精神和體力,與阿彌陀佛連線(Online)―感應道交。
真正的「捨報往生」,不是在「死掉了」以後,而是在「活著」的狀態下「捨棄報身」「往生」,也就不用擔心「四大分離」的問題。一個人真正的「捨報往生」佛國淨土或善道,不是在「死掉」後,而是在還「活著」的狀態下,預知時至正念現前,然後蒙佛接引,「捨報(捨棄報身)」「往生」。
最後,慧開法師提醒,臨終及往生助念,要準備阿彌陀佛接引圖(掛軸)[懸掛在臨終親人的對面,讓他可以清楚地看到],念佛機∕USB撥放器[鄭重推薦〈佛光山寺退居住持心定和尚.念念彌陀〉佛號唱誦,可在YouTube網頁上收尋下載用播放器播放]、《阿彌陀經》課誦本、〈迴向文〉、陀羅尼經被 (往生被)。
在「善用分別,如理思擇」方面,黃奕彥老師表示,輸波迦羅三藏曰:「汝初學人,多懼起心動念,罷息進求,而專守無念以為究竟者,即覓增長不可得也。夫念有二種:一者不善念,二者善念。不善妄念,一向須除;善法正念,不令覆滅。真正修行者,要先正念增修,後方至於究竟清淨,如人學射久習純熟,更無心想,行住恒與定俱,不怕不畏起心,為患虧於進學。」
何謂分別,何謂如理分別?分辨不起分別的時機:1.善護根門,不取其相,不取隨好。2.如理善分別後,自然不起相對的不如理分別。3.修定之時。多數功德,有賴於如理思擇而生。修有兩種,此微思擇修。舉無常觀為例。粗相無常:死亡無常。如何思擇--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1.必然死亡:死亡必來、無力遮止;壽無可添、無間趨減;短暫生命中也無暇修行。所以,決意修法。2.死無定期:都無益處:財物無益、親友無益、身亦無益。所以,決意唯修正法,不貪戀現世利益。觀修死亡之相,微細無常:剎那遷滅。
黃奕彥老師提到「思擇修」的修法,正座與座間:正座又分加行、正行、結行。加行:入座準備、調整動機、積資淨障、祈禱三寶。正行:預定時間及內容,從經教、正理、譬喻等各方面思擇。 (初期時間短、次數多;反覆思惟,直至心生體驗)結行:迴向發願。座間:閱讀相關經論、多門積資淨障、守護律儀。